科创梦想的护航者:香港内地大学生义工团助力2025 IYSEC大赛圆满成功!
- yhtong
- Jul 27
- 7 min read

六至七月的盛夏,涌动着科技与创新的澎湃激情。我们——香港内地大学生义工团,非常荣幸地派出了一支由38位充满热情与责任感的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全程投入并见证了2025国际青少年创科教育大赛(IYSEC)的精彩盛况!
本次2025国际青少年创科教育大赛(IYSEC)分别于6月27日、28日在香港理工大学红磡湾校园 ,以及7月7日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理工大学西九龙校园举办。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一次深刻感受香港青少年科创活力、为未来人才培养贡献力量的宝贵机会。
我们深知,科技创新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在创科实践中培养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无穷创意,正是青少年走向未来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IYSEC大赛,正是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平台,它汇聚了香港本地中小学及幼稚园的科创小英才。

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灵巧的双手和迸发的奇思妙想,我们更加坚定了支持香港科创教育发展的信念。
让我们一同聆听参与本次活动的义工们的真实心声吧
"于细微处见科创力量"
作为香港内地大学生义工团的一员,我在国际青少年创科教育大赛(IYSEC)的两日服务中,有幸站在了赛场的“幕后”:在辅助计时与场地清理的细微工作中,见证了一场属于青少年的科创盛宴;在与赛事细节的深度绑定中,触摸到了科创教育最真实的温度。
我们的工作从每日清晨的“赛场唤醒”开始。义工们分赛区小组行动,我所在的小组负责无人机第一赛区的配套服务,为赛区内每组参赛团队讲解规则并进行程序和设备调试及正式比赛的计时。无人机飞过每个障碍点时都要准确记录时间点,最后交由负责人记录完赛情况。看似机械的动作,却藏着对公平的守护,通过多人计时比对提交最终成绩,用严谨的态度为赛事筑起信任和专业的基石。

场地清理与维护则是为比赛提供的流动的保障。无人机赛区需要在每场比赛结束后重新进行道具整理和摆放。这不仅需要提前规划好场地设计,更需要频繁进行道具归位的细心和耐心。场地维护的间隙,我常有机会旁观各团队的比拼。每个团队的参赛风格、完赛方式甚至交流语言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创新与合作精神都让我共鸣与敬佩。
两天的比赛完成得很快,当我们整理好所有设备道具,将场地清理如初时,我意识到:义工的工作就像赛事无形的骨架,支撑着每一个环节的顺畅运转。我们或许记不清所有选手的名字,但会记得他们反复调试炸机和失败后重新起飞的执着;或许说不出所有项目的技术细节,但能感受到那份对探索的勇气。

这场服务让我懂得,科创教育的蓬勃发展,既需要青少年的锐意创新,也需要无数默默付出的“托举者”。我们用精准的计时守护公平,用整洁的场地保障安全,更用行动诠释着:对科创的支持,从来不止于掌声与关注,更在于将每份微小的责任,都扛在肩上、做到实处。我想,这便是义工参与的意义所在,也是创科教育最珍贵的馈赠。
香港大学 任校瑶
盛夏7月,38位来自香港内地大学生义工团的成员全情投入国际青少年创科教育大赛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本次大赛聚焦科技创新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机器人、编程、无人机、AR、AI、航天科技、物联网及数码艺术等多元竞赛项目,为香港本地中小学及幼稚园学生搭建了实践科技知识与展现创新思维的锻炼平台。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
在此过程中,我们义工团的成员们积极承担赛事运行的各项保障工作,在人流管理、场地清理以及赛程调度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本次志愿服务,我们也亲眼见证了参赛学子在比赛中展示学习成果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学生交流切磋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香港学界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氛围。
作为本次大赛的义工人员之一,我主要负责引导参赛学生有序进入等候区,并依据赛程时间指引他们到达比赛场地。其实刚开始,我下意识以为这种科技竞赛的参与者应是高中生群体,但当我向工作人员求证参赛者的年龄构成时,却得知绝大多数竟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们。看着这些略显稚嫩却无比自信的身影步入赛场,我恍然间也仿佛看见了当年参加比赛时跃跃一试的自己。而那些紧盯着无人机航线的专注眼神,那些在编程界面快速敲击键盘的小手,那些自信大方的清晰发言,也无不诉说着香港年轻一代对科技最真挚的热爱。

本次活动不仅让我们义工团队深入体会到了创科教育对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塑造作用,更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支持了青少年在科技赛道勇敢追梦的旅程。未来,香港内地大学生义工团也将继续坚守服务初心,为促进青年交流与教育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香港理工大学 徐畅
当我在学校的义工群看到“2025国际青少年创科教育大赛”的义工招募宣言时,那句“比賽盛事需要你的支援!”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尽管已经是一名研究生,但是我之前却鲜少有机会参与这样有意义的义工活动。这次义工活动于我而言像一个崭新的“游戏副本”——既能近距离接触国际级教育盛事,又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是,几乎没有犹豫,我便提交了报名接龙。
大赛当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虽然从我的住址到比赛场地的直线距离尚不足两百米,但是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与比赛相关的工作,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这样想着,我便提早四十分钟来到了赛场,我打算给自己预留出足够的“提前量”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事宜。
等到达场地,我被分配到二号赛区,负责赛场的布置、人流引导以及协助主裁判进行秒表计时核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即将到来的上百名参赛者,说不慌,那是假的。
尽管慌乱,但是该完成的任务却是一点都不能马虎。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协助布置无人机编程避障的比赛场地。我认真的听着负责人对于布局图纸的讲解。从距离的测量、标识的张贴到各种障碍物的摆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到厘米。起初,我机械地按照图纸及指令完成着任务,脑子里想着只要与要求分毫不差便好了,直到一位带队老师提醒我:“后备障碍物的摆放还需再靠后一点,要不然孩子们路过的时候容易绊倒。”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义工不仅是执行者,更是活动的“隐形守护者”。一个细微的调整,可能直接影响参赛者的体验。在不带温度的“比赛要求”、“任务章程”面前,我们应该是带着温度去服务他人的,要设身处地地想他人所想,感他人所感,急他人所急,察他人所不察。

随着参赛队伍陆续入场,我的工作重心转向人流引导。我负责的赛区来参赛的都是小学组的选手,由于年龄尚小,有些学生会因紧张而走错场地,带队老师有时也会焦急地询问相关流程。起初,我的回答略显生硬,但我很快发现,一句“别担心,我带您过去”或“比赛加油哦!”能瞬间缓解对方的焦虑。我从没想过这样简短的一句话能带来这样大的效果。这种即时的反馈让我体会到,温暖的语言和耐心的态度同样是义工的重要“工具”。而“工具”的背后还是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最让我忐忑的是协助主裁判进行秒表计时核验。比赛开始后,我必须全神贯注记录时间,并与裁判的数据反复比对。当发现某组数据存在异常时,我鼓起勇气提出复核,虽然经过询问,发现我们只是采取了不同的计时方式才导致了细微的差异,但是主裁判对我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行了称赞,他对我说:“你的细心很重要。”这也让我明白,义工并非只是“打下手”,而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工作或可分出大小,任务也可分出轻重,但是每一个工位上的人都同等重要。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疲惫之余,更多的是充实感。这次义工经历带给我的,远不止简历上的一行字,我认识了更多热情的朋友,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
我曾以为义工是单向付出,但实际却是双向治愈。当一名小选手因设备故障险些弃赛,我和其他义工成员迅速协调备用器材后,他冲我们比出的“胜利”手势,让我感受到纯粹的快乐。这种情感价值,远比酬金更珍贵。
不同年龄的参赛者、忙碌的组委会成员、热心服务的其他义工……这个临时组成的“创科社区”,让我跳出象牙塔,看到了教育如何连接不同文化与年龄层的人。
回校的路上,我翻看着手机里抓拍的比赛瞬间——专注的选手、欢呼的老师、场馆内并肩工作的义工伙伴。这次初体验像一粒种子,埋下了我对公益活动的热爱。未来,我希望能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用微小的行动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
香港理工大学 王孟琪
小结
2025 IYSEC大赛的成功落幕,是香港科创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我们香港内地大学生义工团为自己能成为这场科创盛事的“护航者”深感自豪。 孩子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无限潜力和对科技的热爱,是对我们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也让我们看到了香港更加璀璨的创科未来。
非常开心能够得到这次宝贵的服务机会,感谢所有参赛的青少年、老师、家长以及工作人员,是我们大家一齐的信任与配合,让我们的志愿服务更有意义。同时,也要为我们所有并肩作战的义工伙伴点赞!


科创的火种需要守护与传递。 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确信,青年人的志愿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特别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未来,香港内地大学生义工团将继续秉持服务社会的初心,积极投身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与香港各界携手,共同浇灌青少年科创的梦想之花,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文稿作者丨任校瑶 徐畅 王孟琪




Comments